解决停车难,共享停车值得一试

2017-08-22 12:24:15 openparking 63

所谓共享经济的 " 共享 " 之义,原指对于闲置资源的分享利用,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产品,从来就不是利用已有的闲置资源,而是另行生产产品后向市场出租。如今称共享单车为 " 共享 ",更多是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而非因其商业模式,这也正是为什么相关政策文件将共享单车定性为 "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跟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篮球这一系列打着 " 共享 " 概念的产品相比,共享停车很可能最贴近共享经济本质。

近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各自的地方停车管理条例或规定中提出,鼓励发展 " 共享停车 " 模式,允许一些单位或个人将专有停车位对外开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分时出租。如今各地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举措很多,但对于共享停车的热衷,更包含了一份迫切需求。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 1 ∶ 0.8,中小城市约为 1 ∶ 0.5,而发达国家约为 1 ∶ 1.3,城市停车位比例严重偏低,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 5000 万个。而机动车保有量之多与停车位之少的矛盾在深圳也相当突出:截至 2016 年 11 月,深圳机动车保有量高达 340 万辆(不含摩托车),而全市停车位仅约 100 万个,缺口达 220 万个。同时停车设施分布、管理等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包括深圳在内的不少地方也在通过发展立体停车、开辟路边停车等方式缓解停车位资源紧张。然而这类举措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开源。开源当然没错,也极为重要,但显然开源的速度难以赶上机动车保有量增速。毕竟对于空间紧张的大城市而言,多一台车比多腾出一个停车场要容易得多。停车位紧张局面,很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如何更科学、充分地利用已有停车位,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必然要面对的选择。

所谓共享停车模式,就是基于地理位置,通过互联网就近接入停车位。车位主人或有权管理处置车位的单位可以分享车位的空闲时段到手机应用管理软件上进行分时出租,如此既能方便他人停车,也能借此产生收益,就模式本身而言,对于广大车主和车位拥有者都是双赢之举。

但是落地到具体操作层面,共享停车也面临不少沟通协调环节的障碍。像政府部门大院、住宅小区、商场写字楼地下车库这些地方,停车资源或有进一步的利用空间,但利用起来则会涉及安全保障、管理权归属以及收益分配等问题。社会人士随车辆进出政府机构所在区域或住宅小区,增加人员流动,不免造成更多安全隐患;又如住宅小区的空闲车位,是否用于分享,收益如何分配,管理小区的物业公司跟业主委员会恐怕免不了一番争论扯皮;另外使用共享停车过程中发生车辆损坏、被盗等事件,责任归属、赔付等问题又应如何判定,同样悬而未决。

然而无可否认,停车资源紧张是当务之急,而共享停车无疑是一套值得一试的方案,并且在初期落地中展现了极大的潜力。清华同衡规划院联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2016 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16 年停车消费 4000 亿元,停车行业投资规模近 17 万亿元。至 2016 年底,单是上海一地,共享停车手机应用覆盖公共停车场库数量已超过 2100 个。面对迫切需求,与其担心共享停车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如先放手试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规范。